
透视 2020年04月22日 23:16
疫情系列特辑 | 返乡记
导语
按照原定的计划,今天是开学的第71天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。从封城到复工,从网课到高考延期,从大批留学生回国到持续不断的海外疫情加重..…涅槃新闻记者采访了11位身边的普通人。他们或是返乡抵达武汉,或是复工的工作者,亦或是人群之中一个个、一群群思考者。我们收集出他们的缩影,分别推出【工作】【返乡记】【采访录】以及【校园】四个模块,以此记录疫情之下那些真实的经历、故事和情感。
2020年春节的脚步迈近时,许多人仍未察觉疫情的严重,按照计划踏上了归乡之路。今天的第四个模块【返乡记】中,朱灵欣同学和她的家人回到了湖北宜昌,经历了从封城到解封的全过程;而惠女士一家人则在深思熟虑后,在回湖北的路上半道折返。让我们听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不平凡的返乡故事。
壹
一月二十二日,突如其来的消息把过年的喜庆冲刷得干干净净:得知家里老人胃癌病危后,惠女士一家决定从深圳赶往家乡湖北。虽然在启程前他们就已知晓疫情在武汉爆发的消息,但讨论之后认为疫情没有“多么严重”:“街上许多人还没有戴口罩。店铺、补习机构都在营业。顶多就是朋友圈里(有人)呼吁减少外出、讲究卫生、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戴上口罩而已。”因此,一行人并没有取消返程计划,决定做好防护、快去快回。“当时就想总没有那么倒霉,疫情总不会比SARS当年还严重吧。”
回程前,惠女士一家准备了大量的口罩、消毒酒精,甚至还有煮饭的工具和食材:“全部自己做,就怕染上病毒。”
一行人对返乡途中的通顺感到略有些吃惊,故当旅途经过服务站时他们也不敢久留。“周边的人基本上都戴上了口罩。越往北走,服务站的人就越少。” 惠女士说。因此她就“打退堂鼓了”:“我跟孩子爸说:‘要不还是回深圳吧。你看看别人都想要离武汉远一点,我们这样贸然过去不是自投罗网吗?’” 然而,返乡路程已经走了一大半,返程并不容易。后来,惠女士一行人与病危老人进行了视频聊天。“老人躺在床上,情况很不好。耳朵已经听不清楚,说话含糊不清,也不能很好地辨别身份了。”一家人觉得老人“可能撑不了多久了”,所以还是决定咬紧牙关往前走。
惠女士一家进入湖南郴州后,曾入住酒店休息一晚。她告诉涅槃新闻记者,次日她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手机中有关武汉疫情的新闻:“看见武汉封城了我就觉得事情真的不是那么乐观了,但我老公还是决定继续往回走。”在酒店前台退房时,酒店工作人员得知惠女士一行人要前往湖北,反复劝告他们不要返回湖北,甚至提出“如果一定要回去也不要带上孩子”:“现在是武汉封城,到时候可能湖北其他靠的近的地方都会封城。到时候孩子回不了深圳影响上学可怎么办?” 惠女士回忆自己“当时就不太冷静了”,先前她没有过多阻挠返程,一是抱侥幸心理,二是考虑到丈夫的心情。但是一考虑到孩子上学的问题,她开始感到十分紧张。
在前往湖北仙桃的路上,一家人短暂地停了下来,讨论是否要继续前行。惠女士决定给在武汉一线奋战的两个医生朋友打电话确认一下情形,之后又电话询问了在仙桃的侄子。虽然有朋友回应“情形没有那么严重,做好防护就好”,让她“快去快回”,且嘱咐她要用盐水清洗口鼻、带好口罩,但另一位在武汉的医生朋友称“特殊时期就不要受困于虚礼,还是安全最重要”。在武汉的侄子亦表示“武汉周边的好几个城市也封城了,虽然仙桃还没有动静”。“综合了多方意见后,孩子父亲决定自己回湖北,而我和孩子返回酒店,拜托朋友将我们接到深圳。”
最后,惠女士母女两人顺利到达深圳,而仙桃随后封城。三月十七日,孩子的父亲得以返深,目前已结束十四天隔离。
贰
疫情来临时的湖北
朱灵欣和家人于1月21号乘坐高铁回湖北老家,亲身经历了从封城到全国支援抗疫的全过程。返回湖北时,一家人还不觉得疫情很严重;在途中和年前置办年货时,也感觉年味并没有被疫情的消息所冲淡,因为 “几乎没有多少人按照网上所说的那样戴好口罩、远离人群”。
然而,随着武汉疫情愈发严峻,朱灵欣所在的宜昌市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措施让市民居家隔离。虽然当地过年时有串门、打牌的习俗,但意识到疫情的严重后,居民都主动将活动暂停了。朱灵欣说,她“传统节日观念非常强”的外公、外婆也都主动拒绝了亲戚的拜访。在她眼中,疫情在老家得以控制得比较好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。
樱花开了,春天还会远吗
宜昌市于1月25日封城。封城期间,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家楼下院子里“真正开了花的”樱花树。湖北樱花一般在三月份开放,但是若没有此次疫情爆发,往年的三月她已经返深上学了。疫情使得朱灵欣所在的小区被封锁,因此她和家人都只能在小区内活动:“前几个星期就看到小区的樱花都开了,就笔直地立在路两旁。突然就想起了以樱花闻名的武大,每年会在这时候举办樱花有关的节日活动今年都被疫情打乱了。” 朱灵欣说:“花都开得那么好了,希望疫情也能赶紧过去,让大家回到正常的生活里。”
在隔离中与垃圾斗争
宜昌市于3月14日解封,朱灵欣和家人于3月17日返回深圳。返深前她母亲已经和小区物业、街道办联系好,将居家隔离14天。街道办和物业要求她们“一次性购买好14天的生活物资,中间网格员来收一次垃圾”。

返深的公路上(图/朱灵欣)
在垃圾回收的政策规定方面,朱灵欣和母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考量。深圳气温较高、又很潮湿,再加上她们两名女性所产生的垃圾可能包括卫生巾,久放滋生的细菌对健康危害较大,因此她们希望网格员收垃圾的频率为两天一次。朱灵欣补充说,“据我所知,深圳很多小区都是一天一次的。我妈因为工作单位是酒店,也收隔离的人,所以也比较了解,都是一天一收。”但由于街道办和物业方面的态度与其他因素,“中间出现了一些不愉快”,最终的协商结果为三天收一次垃圾:“还是希望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吧,抗疫期间工作人员工作量确实很大、很辛苦,但我们也都想提出一些合理诉求,希望理解万岁。”
作者 | 朱雨乔 吴林睿
编辑 | 刘心睿 潘健恒 宋奕霏 郑若谷
排版 | 吕一凡 曾佳琪
作者依篇目顺序排列,编辑及排版依姓名拼音首字母为序。
阅读
上一篇
疫情系列特辑 | 采访录
>下一篇
评论(0)评论区守则